2019高考作文題目預測及范文:不憂不惑不懼,方為佳境
閱讀下面的材料,根據(jù)要求作文(60分)
《論語.子罕》“知者不惑,仁者不憂,勇者不懼”意思說有智慧的人不會疑惑,有仁愛心的人不會憂愁,勇敢的人不會產(chǎn)生害怕的心理。這是孔子所說的人格修養(yǎng)的三個重點。
閱讀上述材料,比較智者、仁者和勇者的境界,請闡述你的觀點和理由。要求:選好角度,明確文體,自擬標題;不要脫離材料范圍和含意;不要套作,不得抄襲;不少于800字。
【范文】
不憂不惑不懼,方為佳境
《論語》有云:“者不惑,仁者不憂,勇者不懼”,是人格修養(yǎng)的三個重點。那么,仁義、智慧、勇氣三者關系怎樣呢?我認為:智慧、勇氣固然重要,但沒有仁義,那事人格中最危險的境界;只有在仁義控制下的智慧和勇氣,三者和諧,才能到達修養(yǎng)的最高境界。
智慧,是戰(zhàn)勝困難的法寶。智者沒有疑惑,人類從生食到用火,從匍匐到站立,從制造工具到使用工具,人與動物就拉開了距離。因為,這是人類智慧發(fā)展的顯現(xiàn);當一個人面對困難的處境時,應對困難,破解難題,都是靠智慧來完成的,如果愚蠢之極,跟其它動物沒有什么兩樣。但是有了智慧,缺乏勇氣,人不敢大膽前行,努力創(chuàng)造,被大自然的風光雷電所嚇倒,那就只能匍匐其腳下,任其擺布,一萬年的進化也是勞而無功?梢,智慧是強者,勇氣是搭檔。
勇氣,是鼓舞前進的動力。茨威格說:“勇敢是處于逆境的光芒!比擞杏赂揖瘢拍芄奈枳约翰粦制D難險阻,到達成功的彼岸。俗話說:勇者無懼。一個勇敢的人,能夠戰(zhàn)勝一切困難,一個權強的民族,會永遠立于世界民族之林。二戰(zhàn)中,堅定反法西斯的國家蘇聯(lián)、中國、英國以及美國,他們用犧牲民族利益,換來了世界和平,維護公平正義,聯(lián)合國因此誕生。而缺乏勇氣,投降侵略者并做其幫兇,永遠被釘在恥辱柱上沒有發(fā)言權。但沒有仁義的勇敢就可能變成入侵施暴者,當年納粹日寇中的大學教授高才生,他們的智慧還少嗎?
仁義,是決定智慧勇敢的關鍵。俗話說,人不學不知義。仁義是優(yōu)秀人格形成的關鍵。仁愛者交朋友更多,樹敵會更少,得到人們的愛戴。白方禮老人,個人生活幾近乞丐,唯一的財產(chǎn)是輛破舊三輪車。沒有多少知識,更無談勇敢,卻憑一己之力,幫助無數(shù)孩子圓上學夢,從不圖回報。他的善良感動國人,受到萬民敬仰。反觀二戰(zhàn)元兇們,哪個不是智勇雙全,卻發(fā)動戰(zhàn)爭,大肆屠殺,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。《孟子》說:“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。”但過于仁慈,會因缺乏勇氣而受凌辱;過于智慧,易變狡詐陰險,很難立足社會。
智勇仁集一身,方能成大事。那么,怎么才能做到三者結合呢?我認為,首先做一個善良的人是做好事情的根本;獻愛心不斷積累善行,哪怕微不足道;其次是通過學習與實踐,積累經(jīng)驗,增長智慧;第三是擁有面對困難挺身而出的勇氣,便是人生的最高境界。
時代青年,通過努力,形成人格修養(yǎng),擁有不惑不憂不懼的人生境界吧!
遼寧省沈陽市東北育才學校2021屆5 班王若鑫 指導教師:孫延堂
【升格指導】(688-943字)
一是題目《不憂方為真境》雖然揭示出材料的一個角度,但不夠全面,修改為《不憂不惑不懼,方為佳境》才能全面把握命題中心;二是材料的任務要求是“比較”,沒有“選擇”,應準確理解“任務”要求是首要任務,構思的重中之重。即三者先對比優(yōu)劣,再綜合合成為一體——人生最高境界;三是原文字數(shù)不足,有的段落說理不夠充分,顯得單薄,特別是解決問題部分,需要加強。
求學參考網(wǎng)--廣東招生第一網(wǎng) 商務合作
Copyright cankaoxx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廣州世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ICP備11094791號 聯(lián)系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