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兒音樂教育與活動指導》復習大綱
復習要點一:
1、幼兒音樂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歌唱、韻律活動、節(jié)奏樂活動、音樂欣賞等方面。
2、3-4歲幼兒的音域一般在c1- c2;4-5歲幼兒的音域一般在c1- d2;5-6歲幼兒的音域一般在c1- e2。
3、節(jié)奏、旋律、和聲是構成音樂的三大要素。節(jié)奏是音樂的核心,它可以脫離 旋律而單獨存在。
4、節(jié)奏朗誦是一種藝術語言與音樂結合的藝術表演形式,是學前兒童喜愛又易于接受的歌唱活動材料。
5、中班幼兒演唱時會聽前奏和間奏,能整齊地開始和結束,初步學會接唱和對唱。
6、幼兒可以掌握的歌唱表演形式主要有:獨唱、齊唱、接唱、對唱、領唱齊唱、輪唱、合唱和歌表演等。
7、幼兒園韻律活動一般包括律動、歌表演、舞蹈和音樂游戲四個方面的內容。
8、在音樂欣賞過程中,輔助材料的選擇一般有動作材料、視覺材料、語言材料三種。
9、打擊樂器按樂器制作材料來分類,無固定音高的打擊樂器可分為皮革類、竹木類、金屬類、混合類四類。
10、幼兒園音樂教育的目標,科分為不同的層次,包括幼兒園音樂教育的總目標、年齡階段目標、和教育活動目標等。
11、導入新歌的方法有歌詞導入、節(jié)奏導入、動作導入、旋律導入。
12、整體教唱法保證了歌曲的完整性,也給幼兒完整的體驗與感受,幼兒園歌唱教學時應以整體教唱法為主,分句教唱法為輔。
復習要點二:
1、幼兒音樂教育活動具有綜合性、應用性、生成性和創(chuàng)新性的特點。
2、歌曲是有旋律、有歌詞、能用嗓音表現出來的一種音樂藝術形式。
3、整體教唱法保證了歌曲的完整性,也給幼兒完整的體驗與感受,幼兒園歌唱教學時以整體教唱法為主,分句教唱法為輔。
4、培養(yǎng)幼兒音樂欣賞能力,幫助幼兒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樂,應該從培養(yǎng)幼兒傾聽聲音、對聲音的敏感性開始。
5、幼兒園音樂教育中的韻律活動就是指幼兒隨音樂而進行的有節(jié)奏的身體動作。
6、德國作曲家、兒童音樂教育家卡爾·奧爾夫特別強調從節(jié)奏入手進行音樂教育,并且強調要結合語言的節(jié)奏、動作的節(jié)奏來訓練和培養(yǎng)兒童的節(jié)奏感。
7、大班幼兒會自發(fā)地隨音樂自由舞蹈。能積極、熟練地運用表情、動作、姿態(tài)與人溝通。
8、幼兒園音樂教育的目標,可分為不同的層次,包括幼兒園音樂教育變得總目標、年齡階段目標和教育活動目標等。
9、幼兒音樂藝術活動具有愉悅性、教化性和主體性。
10、在歌唱教學中,幼兒通常應該掌握歌唱姿勢、發(fā)聲方法、呼吸方法、正確地演唱歌曲、有感情地歌唱、協調一致、保護嗓音七項歌唱技能。
11、學前兒童音樂教學活動原則
復習要點三:
1、幼兒園歌唱活動中,教唱新歌的導入如果能夠做到恰當、自如,不但能減輕教師教與幼兒學的困難和負擔,提高教學效率,而且還能使平淡枯燥的新歌學習活動變得生動而富于情趣。新歌導入的形式有歌詞導入、節(jié)奏導入、動作導入和旋律導入四種。
2、幼兒音樂欣賞活動的全過程一般分為三個階段:
①初步欣賞。教師簡單介紹作品的名稱、歷史背景、作曲家等,并讓幼兒完整的聽一至兩遍,引起興趣?刹捎靡龑哉勗、運用直觀教具、故事朗誦、教師演示等方法;
②重復深入地欣賞音樂作品,深化審美效果;
③復習、檢查音樂欣賞的效果。
3、評價幼兒韻律活動,首先要看教師是否能針對幼兒原有水平,選擇合適
的活動內容,制定相應活動目標;其次,教師能否根據活動內容所需,創(chuàng)設適宜環(huán)境、提供必要材料,引發(fā)幼兒活動興趣;第三,活動中教師能否以飽滿的精神狀態(tài)組織、指導幼兒,使幼兒積極地、主動地投入到活動中,發(fā)揮其主體性;第四,教師能否為幼兒提供良好的示范和充分感受作品的機會;最后,教師是否善于運用啟發(fā)性教學方法引導幼兒創(chuàng)造性地學習,使能力得到鍛煉、韻律活動水平獲得提高。
4、創(chuàng)造性歌唱活動的方式主要有創(chuàng)編歌詞、創(chuàng)編動作、創(chuàng)編伴奏、創(chuàng)編曲調和變換演唱形式等?傊,在組織幼兒創(chuàng)造性歌唱活動的過程中,教師要注意培養(yǎng)幼兒通過自己獨立、大膽、有表情來表達他們對作品的真實感受和理解,從而使感知、情感、想像、理解等創(chuàng)造力發(fā)展所必須的心理要素在幼兒真實的表演中得到充分的錘煉。
5、音樂具備有哪些基本功能:一音樂的審美功能 二音樂的教育功能 :(1)陶冶情操,凈化心(2)啟迪智慧,誘發(fā)靈感 三.音樂的社會功能:(1)娛樂功能 (2)保健功能
6、為了使打擊樂演奏的音響效果和諧、動聽,配置的樂器不宜太多。
7、小班幼兒音樂欣賞的歌曲可選擇幼兒園中、大班學唱的歌曲,給中大班幼兒選擇音樂欣賞作品時,可以適當增大器樂曲的比例。
8、在音樂欣賞過程中,輔助材料的選擇一般有動作材料、視覺材料、語言材料三種。
9、在為幼兒選擇動作時,動作的類別和難度應是出發(fā)點,所以小班幼兒應以模仿動作為主,中、大班幼兒仍應多選模仿動作,但可以逐步增加舞蹈動作的內容,以滿足他們發(fā)展的需要。
10、節(jié)奏朗誦是一種藝術語言與音樂結合的藝術表演形式,是學前兒童喜愛又易于接受的歌唱活動材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