影響一本二本線變化的主要因素有四個,分別是:考生人數、招生計劃、試題難度和考生成績分布。今年各地二本分數線普遍上漲,就是因為這四個因素發(fā)生了變化。
原因一:多數省份考生人數增長
一般來說,如果當年的考生人數比往年增加,那么一本二本線也會隨之升高,相反,考生人數減少,一本二本線也會隨之降低。這個很好理解,假設大學每年招生100萬人,700萬人報考,錄取比例就是1/7,分數線自然就低;800萬人報考,錄取比例是1/8,分數線肯定會高。尤其是高考成績分布區(qū)間中段,是考生人數最密集的。在占招生計劃大多數的二本院校招生人數變化不大的情況下,受考生人數增加影響,二本分數線必然上漲。
那么,你所在省份的考生人數,今年是增加還是減少了呢?快看下表!
以上人數來源于各種渠道,最終以官方公布數據為準。
需要大家注意的是,“高考報名人數”和參加統(tǒng)一高考的“考生人數”是兩個概念。因為報名不代表就去考試,每年高考總有一些考場會空一兩個座位,這避免不了。此外,高考報名人數還包括高職院校單獨招生考試的人數,而這些考生是不需要參加全國統(tǒng)一高考的。
所以,參加6月7日、8日統(tǒng)一高考的人數總是少于當年高考報名人數。至于能少多少?各省情況不同。舉個例子,河南2018年高考報名人數98.38萬,參加統(tǒng)一高考的人數是77.94萬人,最終共計錄取各類新生78.74萬人。很多人有疑問:怎么錄取新生數比考生數還多呢?就是因為其中包括了不需參加統(tǒng)一高考而進入各類高校就讀的其他類型考生。
但總體而言,高考報名人數多,實際考生人數肯定也多。今年31個省市自治區(qū)中,只有4個考生人數持平或減少,其余全部增長。所以,大多數省份分數線上漲也就在情理之中了。
原因二:招生計劃相對穩(wěn)定、變化不大
每個省的高考招生計劃數包括兩部分。一是部屬高校(包括教育部直屬高校和其他中央部委直屬高校)分配到各個省份的招生計劃。二是省屬高校在本省的招生計劃。
1.部屬高校基本穩(wěn)定
教育部和其他中央部委直屬高校每一年的總招生計劃數,都需報教育部備案和審批,也會根據實際情況有所擴大或減少。但這個擴大或減少的范圍不會太大。尤其985大學這些一本強校的總招生計劃數,每年變化更是微乎其微。所以,一本線的變化受招生計劃調整影響不大,而是受高分考生人數和高分分布區(qū)間影響較大。
至于部屬高校的分省招生計劃數,除非錄取結束后一個省一個省地統(tǒng)計,之前是不會公布的。985大學尤其清華北大的分數招生計劃數,是各省非常重視的一項數據。為了給本省考生多爭取幾個錄取名額,可以說是傾盡全省之力。最近網傳的一東部教育大省省委書記談高考改革的講話中,有這樣一段話——
我請清華大學校長給我增加指標,校長說今年給你加1個指標吧!以我和他的交情,怎么也不至于是這個結果,實質上是我們高考的選拔方向,和清華不一致、不吻合。
由此不難看出,985/211大學的招生計劃增減,即使對所在省份的照顧性增加,都是非常小概率的事件。對一本二本分數線甚至錄取分數的影響,更是微乎其微。
2.省屬高;蛘{整錄取批次,或略有增加
省屬高校的招生計劃數需報教育部備案,招生數量增減尤其所在招生批次的調整,具有一定的靈活性。
比如,如果某年考生人數較多、分數線可能上漲,緩解的辦法:一是增加省屬大學的招生計劃數,二是將以往放在二本批次招生的省屬大學調整到一本批次來錄取。由于目前大多數考生尤其是考生大省的考生,還是以在本省上大學為主,所以本省高校招生計劃這個“本土蛋糕”做大了,會對分數線產生一定影響。
但隨著國家加強對高校布局和專業(yè)設置的宏觀調控,這種影響的程度也相當有限。比如四川省2019年和2018年招生計劃對比:
本科總計招生計劃比去年增加了6213人。而今年的四川考生人數,比去年增加了3萬多人。僧多粥少,各批次分數線和高校錄取分數線上漲,也在情理之中。
原因三:今年部分科目試題難度提高
2019年的高考試題,考生普遍反映全國卷的數學比往年較難,理綜難易程度相當,語文、文綜較為簡單。此前有考生大省部分科目平均分情況及圖片流出(圖片僅供參考,以官方最終公布為準)。
各地情況大概都是:語文作文平均分漲了,文理數平均分都有所下降。高分考生數量和成績都有降低,中段考生數量大幅增加,所以二本分數線上漲也就在所難免。
原因四:考生成績分布更合理,中段分數考生較多
考生成績分布是通過高考試卷答題整體狀況進行分析得出的,再加上對試題難易程度的考慮、把握,是確定一本二本線應該在哪個分數段的重要因素。
一般來說,試題越簡單,高分考生越多,分數線就越高,反之越低。從考生考后反映的情況看,今年試題區(qū)分度更科學。隨著各地陸續(xù)公布一分一段表,不難發(fā)現中段分數考生數量占比更大。在此情況下,二本分數線上漲是必然的。